“览耕登古原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览耕登古原”这句诗不仅是宋代文人梅尧臣对田园生活的向往,更是他们内心对官场的一种无奈和反思。梅尧臣的一生充满了这种矛盾,在朝廷和田园之间徘徊。他像一个矛盾的结合体,一方面追求仕途,另一方面又深深眷恋着自然。这也让我不禁想到,现代人是否也在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呢?是不是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着某种平衡点。梅尧臣的诗不仅是一首田园诗,更是一面镜子,照出了古人和今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挣扎。
“览耕登古原”这句诗不仅是宋代文人的田园牧歌,更是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一种启发。梅尧臣在仕与隐之间摇摆,他的困惑与抉择,其实与现代人在职场和理想生活之间的挣扎何其相似。或许,我们每个人都是梅尧臣,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"古原"。诗中的田园不仅是风景,更是心灵的归宿。而梅尧臣的笔触,则是我们在这个快节奏时代中寻找平衡的一个启示录。
“览耕登古原”出自宋代梅尧臣的《题刁经臣山居时已应辟西幕》。
“览耕登古原”全诗
《题刁经臣山居时已应辟西幕》
宋代 梅尧臣
向不乐郡府,遂云归田园。
结庐复种蓺,草树日已繁。
散帙理旧学,了然无俗喧。
春雨一回过,览耕登古原。
青山每自爱,霁色当衡门。
故人苟来往,名宦未尝言。
趣适已不浅,道心良亦存。
忽闻辟书至,便令驱犊辕。
岂期同瓠瓜,长系蒿莱根。
始知古君子,出处惟义敦。
作者简介(梅尧臣)
梅尧臣(1002~1060)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。汉族,宣州宣城(今属安徽)人。宣城古称宛陵,世称宛陵先生。初试不第,以荫补河南主簿。50岁后,于皇祐三年(1051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,所注为孙子十家著(或十一家著)之一。有《宛陵先生集》60卷,有《四部丛刊》影明刊本等。词存二首。